发展规划

     上级规划 
     学校规划 
     规划参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发展规划-学校规划-正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十三五”基础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2018-10-24  

基础教育教师与校园长培训是我校传统的功能定位和办学优势,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工作,进一步彰显学校职前职后教育相贯通的教师教育特色,根据上级有关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2013-2023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和学校党政班子高度重视下,学校教师和校园长培训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培、省培和国际与国内合作培训教师约40000人次,培训校园长约15000人次。获陕西省教师培训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陕西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等多个省级管理、培训机构,教育部“乐高教育”创新人才基地、教育部幼儿园园长研修基地均设在学校,由学校具体管理。学校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优势特色更加重要和突显。

(二)问题与不足

培训特色需进一步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培训的模式和方式还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网络培训还是空档;培训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领域需进一步拓宽,培训的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教师和校园长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核心,以提升教师和校园长的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培训模式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为关键,继续实施“师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培训战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培训单位而奋斗。

三、发展目标

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大力实施骨干带动战略,进一步深化具有陕西特色的三级三类基础教育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教师群体,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师资保障。

充分发挥学校培训优势,拓展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能力,提升培训质量,把学校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专业发展的知名基地。继续创新和提升学校的培训特色,发展培训工作的特色内涵。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加强教师和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

以提高教师和校园长师德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以项目引领为抓手,继续实施我省“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和全员提升”培训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教师和校园长队伍整体水平。以名师名校园长培养为重点,积极开展高级研修,促进省、市、县三级三类骨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构建涵盖省、市、县三级,包括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三类骨干在内的分级分类骨干教师体系。

完善省市县三级三类校园长骨干体系,构建骨干校园长、知名校园长、教育家型校园长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培训层次,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好骨干的带动辐射作用。

(二)以“国培计划”、省级培训为重点,加强教师和校园长全员培训

以实施国培项目和省培项目为抓手,推动全员培训,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和校园长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省教师、校园长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研修培训,以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为重点,改革和完善我省中小学教师和校园长三级三类全员培训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以规范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为契机,促进新任校园长和拟任校园长的专业素养提升。国培、省培和自主拓展项目集中培训的规模由目前的每年5000人次提升到每年6000—6500人次。

(三)加强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改革,加强培训研究,建设高质量培训课程资源体系

进一步完善适应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的课程和教材体系,优化培训课程结构,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我省和我校特色的培训科研成果。把教师和校园长专业标准、职业理想教育、管理创新教育等重要内容列入培训必修课程模块,实现培训内容丰富化,开发整合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完善培训资源研究、规划、开发、应用,构建培训大课程体系。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建设典型案例和网络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微课程,实现省内外专家库课程资源共享;完善培训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数字培训资源,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共享与应用。依托陕西培训资源网,建设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习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网络精品课程和课件,建立起培训课程资源库。

(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全员培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层次;加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建设,引领指导重点建设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机制;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理论培训与课例研讨相结合、系统培训与专题研训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展示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创新培训模式,形成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长效机制,通过持续有效,形式多样的培训实施,全面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与校园长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行动研训模式,把工作创新发展和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相结合,把集中培训和训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优化中小学教师和校园长自主学习、自主研讨、自我发展和专家引领指导相结合的研修机制。采取多样化、综合化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培训模式与方法的多元化。

(五)加强培训人力资源库建设,构建高素质的专家群和管理队伍

建立健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建设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专家团队体系;加强交流合作,广泛征集人力资源信息,在省内外、校内外遴选一批行业领先、学科知名、师德优秀、学术造诣影响深远的知名专家,作为我省和学校培训资源中的领头雁,建立我省较为稳固的外聘省域外专家团队,逐步完善培训专家团队资源建设体系。同时遴选一批专业素养高、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地重点培养,努力使他们成为我省和我校培训事业的教学后备力量;培育建设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梯队式的培训群。大力推进内部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建立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促进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遴选研究中小学和幼儿园管理实际的高水平专家,包括政府官员、学者教授、文化专家和其他有关领域的专家以及一线优秀校长和园长等担任兼职培训教师,积极开展培训管理队伍高级研修,为陕西省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培训骨干力量。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水平一流、域内外专兼结合的优秀培训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强培训信息平台和基地平台建设

——构建培训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培训信息资源库与运行平台、培训基础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健全培训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培训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借鉴并吸纳国内外教师培训先进经验、方式和手段,坚持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不断促进培训方式的转变和培训模式的变革,重视远程网络平台培训的延伸研究与建设。构建良好的培训信息化生态环境,实施培训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培训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培训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融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培训模式,满足教师和校园长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加强培训基地平台建设。构建与市县培训机构、幼儿园、中小学之间稳固的合作培训大平台体系,建立合作培训、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整合研究力量,促进研训一体化,以研促训。建立省域外与省内合作培训联盟与长效机制。在全国范围遴选建设各学段培训基地,拓宽培训实践研究区域;在全省10个地市107个县区,实现县、校联合基地建设,实现招生、实习实训、就业等基地资源共享。依托培训基地,面向基础教育现实问题研究,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在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之间孵化科研群,实现科研基地与团队资源共享。

(七)推行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和评估监督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依据《教育部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实施意见》,研制《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研究建立并完善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学分落实与管理细则和使用办法。加强培训质量监督,研究省培项目专家评估、网络评估、第三方评估等评估建设指标和方案,多元督评,以评促建,从需求分析、政策研制、统筹规划、项目实施、培训绩效、训后跟进、经费投入与使用等环节加强对教师和校园长培训的自我管理与评估以及对全省培训的指导,监测培训质量。

(八)凝炼提升培训特色,打造培训知名品牌

继续凝炼提升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贯通的培训特色。切实加强职前教师教育,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中小学幼儿园深度合作,培养合格的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扩大实践教学课时,组织毕业生深入教学第一线顶岗实习,置换出来的教师再进行培训提高,以此不断循环,真正达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领,营造培训氛围

出台加强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形成做好、做大、做强培训事业的氛围。健全规范培训管理体制和服务支撑机制,完善培训组织领导体制,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优先保证落实教师培训计划和专项培训经费。明确各院系和培训学院在培训大格局中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培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五年一个周期的培训,真正建立起我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培训工作的常态化发展。扩大培训格局,打造培训事业行业内外影响力。以服务大局,按需培训为导向,优化省域培训发展格局,做精准调研与立项,为省教育厅政策出台提供前瞻性、对策性大数据。以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为重点,积极开展国内外培训工作交流,开拓创新,拓展延伸与省外、境外合作培训领域以及跨行业培训合作,寻找培训融资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培训品牌,形成竞争优势,提升我校在区域内外、行业内外的培训领域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完善培训经费和硬件设施建设保障体系

形成多元化经费的投入与使用支持机制。通过对国培、省培项目任务的实施,积累培训经验,创新培训亮点,争取教育部、教育厅、社会机构等多方培训政策、项目和经费支持。建立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培训经费使用和监管制度,构建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为学校办学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制培训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科学、规范、合理地执行培训经费预算决算和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和流程,加强培训经费使用监管力度,建立培训经费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和程序,推动培训财务信息公开,专款专用,实现培训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培训基础设施设备的改造与建设。依据国培、省培项目实施标准和要求,不断改造和建设培训环境,加大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投入建设。打造全省一流、西北领先的优质省级培训机构和培训环境,满足培训事业不断增长的教学与生活需求。改善和提高培训学员培训、就餐、住宿的系列环境标准,实现网络全覆盖的信息化环境,逐步由满足容纳培训教师数量增长到满足不断提升的培训层次后勤保障质量需求,最终成为可以独立承接省内外、境内外、行业领域内外培训和办会需求的高端培训基地。

(三)健全培训标准、培训制度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培训者先培训的原则,建立培训者培训制度,建立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参照国培训标准,制定省培项目培训标准,建立健全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训前调研训后追踪,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统筹性,在培训立项、主题确立等方面精准到位。制订教师和校园长五年培训规划,坚持职业化和专业化取向,突出对教师和校园长核心素质的培训,落实培训制度,强化核心素质提升。充分挖掘校内外办学资源,发挥学科培训优势,优化培训资源配置,重视培育和拓展适合我校特点的培训领域,探索培训的市场化机制,积极开发非政府培训项目,提升培训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育并形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把提升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作为培训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落实各项培训标准、培训制度,提升全员素质能力,使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大幅度提升。

关闭窗口